更新时间:2025-11-10 17:02:48
贾法·帕纳西的《普通事故》将公路喜剧与犯罪惊悚的类型熔为一炉,在荒诞幽默的表象下,揭开威 权投下的恐怖阴影,勾勒出腐败的众生相,并深刻反思了道德准则下的艰难抉择。它既扣人心弦又发人深省,展现了电影批判的强大力量,荣膺金棕榈奖实至名归。
电影以公路喜剧的形式展开,主角驾车穿越伊朗乡村,途中遭遇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情境。接连不断的笑料,都暗藏着尖锐揭露——腐败已成为社会日常,权 力滥用无处不在。
帕纳西对长镜头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几场重头戏都是一镜到底。影片开场的长镜头正是“平庸之恶”的主题表达——漆黑的夜色中,一辆汽车(暴 力 机 器)碾过一只过路的狗(无辜个体),随后车上成人以“这是难免的”“这只是一场意外”“这是神的旨意”等说辞开脱,遭到小女孩质疑。普通人如何成为暴行的共谋?正是通过这种日常化的推诿、麻木与自我开脱。
与《我仍在此》等影片有所区别,《普通事故》避开了对残酷的直接呈现,没有闪回镜头,而是通过演员的微表情、肢体语言和对白中的只言片语,暗示角色们各自的创伤记忆。对话中的偶然提及,恐惧的神情不经意间掠过面孔,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邀请观众主动参与叙事,用自己的想象填补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这种处理方式精准地再现了创伤记忆的存在方式——它们并非有序的叙事,而是潜伏在生活中的幽灵,随时可能被触发。最深的恐惧往往来自那些未被言说、却人人心知肚明的东西。
影片最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角色们的善良软弱。几乎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源于角色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与现实处境的矛盾。他们怀抱着坚定的道德底线,却在面对抉择时表现出犹豫与软弱。复仇的冲动被善良与道德所抑制,面对求饶轻易心软,结果可能为自己招致毁灭性的结局。帕纳西并非在批判善良本身,而是指出了在极端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中,单方面的道德约束如何反过来成为帮凶——“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影片的结尾令人震撼——脚步声逐渐行近又远离,令人不寒而栗。这一设计纯粹依靠声音营造出无处可逃的恐怖氛围。我在离场后仍被这种无力感和压迫感所笼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一则奇妙的寓言
《普通事故》:笑声之下的恐怖阴影
